10月28日,学院党委书记姚丽华、副院长王松华走进思政课教学一线,随堂听取了刘瑜老师主讲的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课程第二章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”,近距离察看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状态。学院宣传部、教务处、质管办、思政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听课。

课堂上,刘瑜老师紧扣“为什么——是什么——怎么样”的逻辑脉络,通过问题链层层递进展开教学。教学前期,她从国情背景、时代特征和实践基础三个方面简略回顾了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何以形成”,接着从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、基本纲领、道路和基本经验”四个方面重点讲授了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回答了什么问题”,巧妙地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中的案例有效融合。例如,在讲授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——党的建设”时,她将学院师生赴江西永新三湾开展“一线课堂”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,在播放师生在贺页朵誓词(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人入党誓词)广场上重温入党誓词的视频后,以“时空对话”的创新形式,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了誓词背后的故事,引导学生体悟思想上入党的坚定信仰,深刻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,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——“毛泽东思想”的理论讲深、讲透、讲活。她还从理论意义、实践意义、世界意义三个方面具体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价值。
整堂课气氛活跃、师生互动热烈,教师综合运用视频直观教学、案例沉浸式教学、情境互动教学等方式,将理论深度与现实温度有机融合,以创新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思考,切实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。听课期间,姚丽华、王松华两位院领导全程专注聆听,细致记录教学重点,密切关注课堂组织情况与学生学习状态。

课后交流环节,姚丽华充分肯定刘瑜老师,称赞其教学准备充分、理论功底扎实、语言表达流畅,且突破传统教学框架,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整合;王松华表示,刘瑜老师以饱满的教学热情和较强的课堂感染力调动学习氛围,通过实践案例与多元教学手段为课堂赋能,有效提升了师生互动效率。同时,两位院领导也对学生提出要求,强调要将思政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,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学习与实践中。

交流中,姚丽华从今年的九三阅兵为引入点,结合自身经历与学生分享感悟。他提到自己十六年前在国外攻读博士期间,通过网络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,见证阅兵方阵踏响时代强音的场景令他深受震撼,爱国情怀油然而生。他鼓励同学们珍惜当下学习时光,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,厚植家国情怀,以青春之力传递正能量,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。
走出思政课堂后,院领导一行还前往学院教学监控中心、教学实训基地、学生宿舍、图书馆等一线场所开展调研,通过实地察看、现场问询,详细了解各场所日常运行、资源配置实效及师生实际需求,现场倾听意见建议,为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、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收集第一手资料。(审核人:詹绍成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