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交流学习、提升课堂教学成效,4月23日,学院思政部召开“铸中国精神之魂 绘个人发展之锚”为主题的跨校集体备课会。会议特邀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罗小松、江西传媒职业学院思政部主任刘其红、学院质管办主任陈智行担任教学评议嘉宾,学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詹绍成出席会议并做总结讲话。江西传媒职业学院各教研室主任、专职教师和学院全体专兼职教师及部分学生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会议。会议由我院思政部负责人主持。
会议伊始,我院李竹俏、刘璐琪和江西传媒职业学院万佳鑫三位青年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展示。李老师以DeepSeek对“什么是中国精神”的问题回复开篇吸引学生注意,围绕“如何理解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”主题,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多样化教学手段,以古今结合、中外对比的方式,逻辑清晰地讲解了中国精神的“四个伟大”;刘璐琪聚焦“如何将个人发展嵌入国家需求的坐标系”主题,以学生自主完成的“校园学习、生活痛点和难点”智慧解决方案为导入,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创新案例让学生理解创新就在身边,并用新时代大量直观案例以及生动的视频在树立创新意识、增强创新本领两大方面进行延展,最后呼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年大有可为,也必将大有作为;万佳鑫以“中美关税贸易战”为导入,针对“如何让新时代大学生成为改革创新的‘生力军’”这一主题,探讨我国“卡脖子”关键技术攻克现状,同时引用大量案例和省“赣鄱工匠”黄俊军的人物故事,强调创新基础、思维和实践的重要性。
会上,三位评议专家从多个角度对教学展示进行了点评,专家们肯定和赞扬了教学展示中的亮点,例如:将AI元素如DeepSeek融入教学课堂,呈现贴近学生现实的案例和设置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加强他们的价值认同等。同时,他们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:一是要精选教学案例,突出思政课的思想性,将价值引领上升到理论高度;二是重视专题化教学,可以适当引入体现校本特色的教学素材,将专业融入思政课教学。展示授课的教师们认真聆听,并做笔记,以期进一步改进提高教学实效。
与会学生代表们积极发言,畅谈了自己对本次教学展示的心得感悟,“我们对中国精神中‘四个伟大’框架理解更加清晰,通过中外案例更加深刻体会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”“老师用大量贴近我们身边生活实际的案例进行思政教学,让我们觉得创新也没有想的那么难,就在身边,自己或许也可以做到”……学生代表们纷纷表示,感受到了教师们“以生为本”的教学理念,思政课堂变得更有温度和活力,更接地气,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。
詹绍成在总结讲话中指出,一堂好的思政课,既要有“顶天”的理论高度,又要有“立地”的现实温度。三位老师的授课,做到了“以理服人、以情动人、以行导人”。同时,他对进一步加强学院思政课建设提出三点建议:一是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,通过“集体备课会”“名师工作室”“实践教学基地”等平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,助力教师成长;二是继续深化校际合作,像今天这样的跨校集体备课会,正是打破壁垒、共享资源的有效举措;三是深挖巧挖思政育人资源,持续推动“大思政课”建设,构建起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,让“思政小课堂”连接起“社会大课堂”。
在本次跨校集体备课会的教学展示中,教师们结合AI和新闻时政热点元素展开授课,是思政课数智化转型升级的新样态、教学改革创新的新亮点。未来,思政部将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会,强化提升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,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(审核:葛小丽)